手足口病︱4至6月腸病毒活躍高峰期酒精殺不死 一文看清症狀+預防消毒方法
撰文: 王明芳
發布時間: 2024/04/29 19:01
最後更新: 2024/06/01 16:37
【腸病毒/手足口病/紅疹/呼吸道感染】4至6月是腸病毒的高峰期,經常在幼稚園或小學中傳播的手足口病,便是由腸病毒引起。現時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,一般7至10天才會痊癒,因此不少家長都相當擔心孩子中招。此外,除了兒童外,大人亦會感染腸病毒,所以家長照顧患病幼童時更加要小心!TOPick為此整合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、症狀、預防方法及消毒方式,一文睇清以防感染。
最新影片:
腸病毒︱嚴重可心肌炎
根據香港衞生署網站資料,腸病毒主要是由4種病毒組成,分別是「柯薩奇病毒」、「伊科病毒」、「腸病毒」及「小兒麻痺病毒」。它可引致多種疾病,比較輕微和常見的如手足口病和紅眼症,但亦可引起較嚴重的疾病如肌肉麻痺、心肌炎、無菌性腦膜炎等。
腸病毒︱傳染途徑及症狀
台灣兒科醫生巫漢盟在其專頁「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」中提到3年新冠疫情過後,腸病毒已經開始流行,自己的兩個小朋友都中招,要照顧患病的小孩都非常累!因此他在網頁上分享傳染途徑、感染後的症狀,對抗腸病毒的預防及消毒方法。
巫醫師指腸病毒主要透過腸胃道(水、糞、口、食物感染),以及呼吸道(飛沫、噴嚏、咳嗽)傳播。而感染後症狀主要分輕症及重症,他逐一列出腸病毒可引致的疾病及其症狀:
腸病毒︱輕症患者
- 發燒
- 手足口病(四肢與臀部紅疹或水泡)
- 疱疹性咽峽炎(發燒、嘔吐、咽峽小水泡或潰瘍)
- 呼吸道及腸胃道症狀(咳嗽、鼻水、腹瀉)
家長應讓孩子在家休息並持續觀察,嚴重時要儘速送醫;若家有其他孩子須做好隔離照護。
腸病毒︱重症患者
- 嗜睡
- 肢體麻痺
- 肌躍型抽搐
- 嘔吐不止
- 未發燒時呼吸急促
- 心跳加速
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重症前兆,應立即帶其就醫。
腸病毒︱預防方法
巫醫師提醒,要對抗腸病毒,除了增強免疫力外,還要有充足睡眠、均衡飲食、運動,平時注重個人衛生,勤洗手等,因為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。
家長可使用1:99稀釋漂白水進行環境與物品消毒,並謹慎處理孩子的糞便與分泌物至康復。
另外,大人同樣有機會感染腸病毒,但症狀會比小朋友輕微,因此家長照顧病童時要小心注意預防。
腸病毒︱家長照顧病童應戴口罩
另外,曾有醫生提到,腸病毒的種類繁多,患者痊癒後只對該次感染的類型產生免疫,故一生中可感染數次,若家中有兒童感染腸病毒,家長應勤於消毒環境,避免與小朋友共食,餵食病童和清理他們的口鼻分泌物、嘔吐物、糞便前後,應用皂液洗手,全程佩戴口罩。
腸病毒︱酒精搓手液未能避免感染
而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在公開講座中提及,市民常用的70%或以上酒精,對幼兒間流行的鼻病毒和腸病毒殺滅能力低,可能要花5分鐘才殺死,用酒精搓手液亦未能避免感染,加上幼童很難跟足防疫指引、大多無戴眼鏡,可周圍觸摸環境後再摸眼而感染。
衞生署指出,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(如腸病毒71型),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,提醒市民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,搓手最少20秒,用水過清並用乾淨毛巾或抹手紙抹乾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